馬洛式騙局
馬洛醫生發明All-on-four之初是為了避免大量的補骨手術,減輕患者的術後疼痛並且可以加速植牙的完成,在下顎只需要使用四顆植牙即可支撐整個下顎所需的假牙,
但是鍵人我怎麼看都覺得問題很多 ,於是找了馬洛發表的文章拜讀一下。
Double Full-Arch Versus Single Full-Arch, Four Implant-Supported Rehabilitations: A Retrospective, 5-Year Cohort Study
Paulo Malo´ , DDS, PhD,1 Miguel De Arau´ jo Nobre, RDH, MSc Epi,2 Armando Lopes, DDS, MSc,1 & Rolando Rodrigues, DDS3
這篇是馬洛在2015年發表於Journal of Prosthodontics 的文章。
摘要裡寫到植體的成功率在95.5%,機械性的問題在全口重建發生率為0.16,單顎的發生率為0.13,生物性的問題發生率為全口0.06,單顎0.05,機械性的問題包含假牙斷裂,螺絲斷裂鬆脫,,生物性的問題則為植體周圍炎,甚至化膿,看來是如果上下的假牙都是馬洛式重建發生問題的機會比只有上顎或只有下顎重建來的大。
其實魔鬼在這裡已經開始出現了,馬洛使用小數不使用百分比,讓人覺得發生率不高,請讓我再重寫一次:機械故障率為16%,數字變大了,是不是看來比較嚇人,但更大的魔鬼在後面。
請容許我截錄(或是剽竊)內文的一段:
The incidence rate of mechanical complications (considering both interim and definitive prostheses) over the 5 years of follow-up was significa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ith 0.16 [(45/55)/5] for G1 and 0.13 [(35/55)/5] for G2 (p = 0.032).
不知道大家看出來魔鬼在那裡了嗎?摘要裡面那個機械問題發生率的0.16怎麼算的?他選出來研究的病患總共有110位,55位是第一組(G1)為全口重建之患者,
另外的55位是第二組(G2)為單顎重建的病患,以G1為例,45/55=0.818,再除以5,才是接近0.16的16.36%,
哦,原來他是用每年發生問題的機率,
所以第一組的患者五年內發生問題的機會是81.8%,其中,又有38.2%(21/55)的患者會發生不止一種的機械問題,請注意,是不只一種,不是不只一次,
我們可以根據內文推算一下,各種機械問題的發生病人數,牙橋斷裂41位,支台螺絲鬆脫21位,假牙螺絲鬆脫6位,總共發生68(41+21+6)人次的問題,
減去21位發生不止一種,得到47位,還是大於發生問題總數的45,所以有兩位發生超過三種問題,話說總共也才三種機械問題,這兩位可憐的病人都遇到了。
這裡又有另一隻魔鬼,馬洛只用病人數,不用發生次數,也就是說一位病人發生三次牙橋斷裂都只能算一次,無限次支台螺絲鬆脫也只能算一次,他利用一般研究人工牙根文獻的認知,
來誤導我們以為他的研究使用病人數當分母會有比較大的發生率(請參考下面的附圖),但事實上,出問題的機會太頻繁,使用病人數當分母,反而計算出較低的發生率,
假設上面代表有問題的植體的紅色圈,發生了很多次螺絲鬆脫,都只會記錄一個紅圈,這樣發生率就會被低估,例如剛剛提到的那三位各種問題都碰上的可憐病人,只能算三位病人,而不是算成九次,這就是馬洛式騙局裡的魔鬼。
另外生物性的問題一樣是用每年發生率,第一組(G1)為0.06 [(16/55)/5],第二組(G2)則是0.05 [(14/55)/5],現在的我們不該再被誤導,應該知道要看五年內發生植體周圍炎的機率,
第一組是29.1%(16/55),第二組是25.45%(14/55)。大家可能對這個數字沒什麼概念,我們找一篇同樣是有懸臂的牙橋研究來比較一下(沒有懸臂一定問題比較少的,不用比了吧!)。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survival and complication rates of implant supported fixed dental prostheses with cantilever extensions after an observation period of at least 5 years.
Clin Oral Implants Res. 2009 May;20(5):441-51
Aglietta M1, Siciliano VI, Zwahlen M, Brägger U, Pjetursson BE, Lang NP, Salvi GE.
生物性併發症以牙橋數來計算,約等同馬洛以單顎計算,五年內的發生率約是9.4%,不到馬洛發表(25.45%)的一半,
機械性問題五年內發生的機率為27.6%(10.3%假牙瓷面破裂,8.2%螺絲鬆脫,5.7%假牙鬆脫,2.1%螺絲斷裂,與1.3%植體斷裂)大約只有馬洛的三分之一。
各位,你們還要用ALL-ON-FOUR嗎?
馬克吐溫說世上有三種謊言,謊言,該死的謊言與統計學,(lies, damn lies and statistics),正確地來說,不是統計學騙人,是騙子用統計學騙人,這是我給馬洛論文的註解。
最後我們再來看看論文裡面的一個案例,顯然病人的後牙區有足夠的骨頭可以植牙,可以避免使用懸臂式牙橋,也可以大量地避免各種併發症,
馬洛為了做ALL-ON-FOUR而做ALL-ON-FOUR,不再以病人的整體做考量,短暫的歡愉卻換來日後頻繁的維修,更不要說他拔掉多少可以留下來的牙齒只為遂行ALL-ON-FOUR,
當初為了減少患者補骨的痛苦所設計的ALL-ON-FOUR,現在卻製造更多的問題,路走偏了就進了魔道。
深夜打這些怪談,提醒自己與大家莫忘初衷。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