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重表面處理的人工牙根
Survival rates of hybrid rough surface implants and their alveolar bone level alterations
J Periodontol. 2018 Dec;89(12):1390-1399. doi: 10.1002/JPER.17-0726. Epub 2018 Aug 17.
這篇是去年十二月刊在Journal of Periodontolgy (JOP)的論文,JOP是牙科前十名的期刊,審察嚴格,後面再說如何的嚴格
此篇最主要的賣點在雙重表面處理的植體,在植體界是首創,先前雖有植體表面包含未處理(未處理也算是一種處理啦)與酸蝕,但兩者單獨的臨床表現其實都不好,收在一起當然沒有更好,這篇的植體使用整段噴砂,於螺紋處再以陽極氧化加強,保留齒頸部2mm只有噴砂處理,對於抵擋植體周圍炎似乎有獨特的效果。
此篇共收有161位患者,462支植體,六年的累積成功為95.8%,表現的中規中矩,沒有很大的意外。
其中的192植體有完整的根尖片記錄,包含植入時,假牙裝上時,與最後回診時這三個時間點的X光片,且有臨床牙周記錄與病人的臨床研究同意書,針對這192支植體做植體周圍炎的分析
發現從植入到裝假牙骨高度下降0.20mm(近心)-0.26mm(遠心),從植入到最後觀察時的骨高度下降0.30mm(近心)-0.34mm(遠心), 平均觀察時間為34.6周。
植體周圍炎的發生率為0.5%,牙醫師們可能對這個數字沒什麼概念,可以參考陳立峰醫師所寫的之文章,
http://www.tcoi.org.tw/newsletter/content.asp?ID=66
整體說來植體周圍炎的盛行率約在9%左右,可以見到愛迪人工牙根在這方面表現的強大,植體周圍炎的發生率不到平常植體的十分之一,
這裡都是以植體總數當分母(implant level)來表示,有興趣看patient level的請自行查閱所引用之文獻。
如果再細分,將植體周圍炎分成,植體周圍黏膜炎與骨水平高度的喪失兩部份,
愛迪人工牙根的植體周圍黏膜炎約為26.4% 相比於一般研究的29-42%表現稍微好一丁點而已,黏膜炎的發生似乎與病人的口腔衛生習慣有比較大的相關,表處的影響較小。
但是以骨流失2-3mm當做植體周圍炎的指標時,愛迪人工牙根的植體有發生骨流失的機率為2.2%-3.9%%,(如果以骨高度下降2mm當臨界則發生率為3.9%,下降3mm則為2.2%)
依Kosland的研究,骨流失的發生率在8.2%(bone loss>3mm) 至 15.4% (bone loss>2mm)之間,又可以看到愛迪人工牙根在這方面的強大,骨流失發生率僅為一般研究的四分之一。
如果對骨流失做迴歸分析,與吸菸,牙周病患者,植牙部位,植牙經驗,與假牙連接有關,吸菸與牙周病患者有較多的骨吸收是符合大眾的期待,下顎前牙有較多的骨吸收可能與手術過程有關,類似的因子如手術經驗不足也有比較高的骨流失,連結的假牙可能因為難清理也有比較高的骨吸收。
可以想見,這種結合不同表面處理的設計未來會慢慢變成主流。一如過去植體與支台連結的六角與錐度之爭,最後主流都變成結合六角與錐度的設計。
愛迪植體如此強大的另一原因是植體壁的厚度,這一點可以參考
https://mdjenq1.pixnet.net/blog/post/204343477
對植體壁厚度的討論可以看出一些端倪,細節要另外再找時間寫一篇囉。
---------------------------------------------------------------------------------------------------------------------------------------------------------------------------------
後記一:
當初投稿時,第一次投COIR直接被拒絕,第二次投Implant Dentistry and Related Research,也被拒絕,多加了一些吹毛求疪的理由,例如X光片上鄰牙邊緣毛毛的可能疑似牙結石之類的,被直接拒絕很多次後,直到投至JOP時,才有點回應,但是找了六位reviewer,這實在不多見,太多人審查時只有兩至三位審閱,人太多常常會意見相左,回復意見時容易順了姑意逆了嫂意,還記得除夕夜與李醫師越洋連線完成最後的校稿,真的感謝李醫師的幫助才能讓台灣的植體上國際期刊,即使是刁鑽的reviewer也提供了很多寶貴意見,例如其中一位建議標題改為hybrid rough surface,現在谷哥搜尋hybrid rough surface的第一個連結就是本篇文獻。還有要謝謝可憐的研究助理量骨高度量到眼睛快脫窗,另外從未見過面的統計學者Tran,還有願意簽同意書參加研究的患者,感謝大家的牽成。